<pre id="gddzc"></pre>
    <pre id="gddzc"></pre>
    <table id="gddzc"><noscript id="gddzc"></noscript></table>
  • 歡迎來到期刊VIP網,使用學術咨詢服務
    期刊VIP網20年服務積淀,需要發表支持服務就來期刊VIP網
    您當前的位置:期刊VIP>>業內新聞

    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冰湖水下冰損失被低估

    發布時間:2023-04-04 17:28所屬分類:業內新聞立即咨詢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科考分隊、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等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科考分隊、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等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2000年到2020年,喜馬拉雅地區約27億噸水下冰質量損失被低估。該研究成果北京時間4月3日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在線發表。

    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冰湖水下冰損失被低估

      張國慶研究員等聯合奧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學、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多個年份冰湖遙感數據,對喜馬拉雅地區冰湖進行了詳細制圖和分類,結合典型冰湖的水下地形測量數據,詳細估算了喜馬拉雅冰湖的水量變化,量化了由于氣候變暖引起的冰湖水面下的冰川質量損失。

      研究結果表明,2000年至2020年,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前湖數量增加約47%,面積擴張33%,水量增加42%。冰湖水量的增加導致2000年至2020年喜馬拉雅地區約27億噸水下冰質量損失被低估,約占冰前湖總質量損失的6.5%,其中喜馬拉雅中部地區被低估程度最大,約12億噸,占10%。位于喜馬拉雅中部波曲河流域的嘎龍錯面積約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達200米,水下冰質量損失量高達65%。同時,該研究還初步估算了全球冰前湖水下冰損失,損失量約2100億噸,占全球總冰湖接觸冰川質量損失的12%。

      張國慶研究員介紹,數字高程模型(DEM)廣泛用于估算全球冰川質量損失。但該方法只能觀測到冰川表面和水面,不能揭示發生在冰前湖泊水面以下的冰川質量損失。喜馬拉雅地區分布著數以萬計的冰湖。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與退縮。與冰川相連的冰前湖迅速擴張,約占該區域冰湖總數量的12%。此前研究更多聚焦于冰湖面積和水量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冰湖潰決洪水災害風險。然而,在估算冰川的冰量變化時,傳統的大地測量法未考慮冰湖擴張引起的水下冰質量損失,導致喜馬拉雅地區甚至全球尺度冰川質量損失被低估。

      隨著喜馬拉雅地區冰湖變得更大更深,水下冰損失仍是影響未來冰川總質量損失和相關冰湖潰決洪水風險評估的重要因素。該研究提供了量化水下冰質量損失的方法,降低了估算冰川總質量損失的不確定性,為冰川學模型提供了重要數據,為更準確模擬過去和未來冰川質量平衡、評估冰川與冰湖災害和水資源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metaiyeknights.com/qikannews/yenei/63812.html

    上一篇:我國正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專業學位建設工作
    下一篇:香港理工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正式啟用 鼓勵科研創新

    sci期刊目錄
    熟妇高潮喷沈阳45熟妇高潮喷
    <pre id="gddzc"></pre>
    <pre id="gddzc"></pre>
    <table id="gddzc"><noscript id="gddzc"></noscript></table>